中国多地开展韧性探索 谋求可持续发展路径
2021 年 4 月中,宜可城东亚秘书处分别为中国上海市长宁区和北京市各举办了为期两天的韧性城市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培训活动。总共超过 50 名来自两个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规划、气候变化等部门,和多个街道办事处的官员和相关领域代表参与了培训,并在多学科背景专家的支持下,运用联合国减灾署的”城市灾害韧性计分卡“工具,完成了对当地防减灾能力和韧性城市发展现状的初步评估。
作为中国境内高度发达且人口稠密的两大城市,上海和北京均面临着因高人口流动性、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快速大面积城镇化,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风险和挑战。参训代表和与会专家皆分别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基层治理和行动案例带入讨论中。
上海长宁区培训场次 / 图片来源:宜可城
上海市长宁区的参训代表以苏州河沿岸的治理和“一网统管”为例,分享了当地就区域规划、环境监测和治理、以及大数据平台的启用等方面增强自身能力的经验,并探索了这些经验和基础如何在韧性城市建设中获得妥善应用。北京地区在 2012 和 2016 年夏季经历的两次极端特大暴雨,则为分析北京市在基础设施优化和应急防汛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对比;而关于跨区河流治理转变的讨论,更有助于参训人员理解和分析跨区域、跨部门间协作的方式和现状。
北京培训场次 / 图片来源:宜可城
另外,两地代表们皆认为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充分检验包含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机会,更为讨论和评估地方层面的组织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应急响应措施和韧性相关规划等方面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详实的素材。
参训人员积极参与讨论(左:上海长宁区场次;右:北京场次) / 图片来源:宜可城
与会的多位专家也在两次培训活动分享了国内外前沿的韧性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参会代表深入学习韧性和防灾减灾相关知识提供了跨学科、多维度的视角。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教授详细介绍了灾害发生的机制,以及它和社会经济与制度之间的互相关联性。他强调,社区亟需降低风险暴露度,并提升应对灾害发生的自适性和可恢复性。因此,社区应作为韧性和应急体制落实的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许吟隆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郑艳研究员则从气候适应和韧性建设的角度出发,展示了国内外气候适应政策框架,以及多项以城市为单位开展的杰出韧性规划和建设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郑艳研究员(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许吟隆研究员 / 图片来源:宜可城
在前端规划层面,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叶祖达研究员,和珠海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智慧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所所长佘年教授也不约而同表示,韧性规划对于城市提升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价值;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赵丹博士更通过分享《北京韧性城市规划纲要研究》的工作,呈现了已有的数据信息和行动方向。
另外,宜可城还于 4 月 23 日在北京举行了“创建韧性城市”倡议(“Make Cities Resilient 2030” Campaign,MCR2030)总结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参会的方式,邀请到曾参与此系列培训的各地代表和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最后的总结讨论和经验分享,为这一阶段在中国四个城市开展的系列培训项目作结。
会上,各城市代表积极分享了他们当前的韧性相关工作进展。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合作处处长刘迁介绍了既有的森林碳汇、城市综合管廊和未来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上海市长宁区城市更新和低碳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冒勤分享了该区未来工作中将考虑增加小区内电动车充电桩、有助于提升城区生物多样性的生境花园等相应的韧性元素,以适应不断变迁中的社区环境动态;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高晶博士介绍了该市现阶段结合城市林业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林业固碳项目;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郑波则分享了保险体制(特别是巨灾险)作为宁波市灾后响应和救灾行动中强有力的经济手段。
于北京举行的总结会 / 图片来源:宜可城
宜可城东亚秘书处主任兼中国首席代表朱澍在总结致辞中表示,“韧性城市的建设和实现,需要跨部门和多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他强调,城市在推进韧性建设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从宜居性、可持续性等韧性视角,对城市发展建立新的认识。接着,地方当局还需调整其治理模式,以及财政和资源配比,进而通过借助相应的资源和技术,做出具体且有针对性的能力建设和提升。最后,相关的治理政策应如何落地,则需要各城市继续探索新的框架和模式,以回应城市发展的新生问题,同时满足气候适应的需求。
宜可城东亚秘书处非常荣幸能在过去几年与联合国东北亚减灾办公室和全球教育培训学院合作,共同协助多座中国城市对当地的防灾减灾和韧性建设现况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转型策略。同时,也特别感谢上海市长宁区城市更新和低碳项目管理中心,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对此系列活动的大力支持。作为长期关注城市韧性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机构,宜可城东亚秘书处将继续为中国和其他东亚城市提供信息交流和案例分享的机会与平台,支持地方政府进行韧性城市试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