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参与,共同规划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由欧盟地平线 2020 框架下的“连接自然”(Connecting Nature)和“智在城市”(CLEVER Cities)项目联合实施的“城市与自然共生”系列培训,主要通过线上研讨会,为全球实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的先锋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以促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理念和原则,更好地纳入城市发展的政策、空间规划和可持续管理中。
继前期培训聚焦探索了在城市中应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有利条件和阻碍,第三期培训围绕项目方法学中的第三步骤“定优先”开展,邀请到来自中国和欧洲代表,分享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邀请利益相关方参与规划、实施和维护的重要性。
荷兰转型研究所(DRIFT)顾问和研究员 Carien van der Have 首先分享了共同创造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益处。她表示,共同创造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利用更多元的知识和经验,更可通过建立跨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加深各利益相关方对项目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做出长期承诺。例如,在“连接自然”项目中,波兰波兹南市为重新设计一座学校花园,举办了参与式设计研讨会,邀请学童、家长、教师和当地居民参与其中。这不仅有助于确保该花园在建成后能供更多社区居民使用,更使他们能够满怀热情,持续参与项目后期花园维护的工作。
针对讨论环节中“还有哪些方法可确保利益相关者的持续参与”的问题,Carien van der Have 则分享了比利时亨克市(Genk)将监测流经 Stiemer 山谷河流水质的任务,交付给当地市民的做法。她表示,这份责任增强了居民对溪流共同的主人翁意识。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园林处副处长邵志芳,分享了该市如何在共建花园项目中体现多方参与。2020 年共建花园项目启动至今,深圳已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了 180 座共建花园。其中,位于南山区祥祺花园小区内的润心园,即是在政府提供资金和资源的支持下,由居民将小区内的闲置公共空间改造而成的社区花园。小区居民在专业设计和建设团队的支持下,将花园落地建成,并学习到了花园养护管理技能;而社会组织则为居民搭建了与其他利益相关方交流的桥梁。自共建花园项目落地以来,已有超过 500 人次参与到项目建设和维护中。
在讨论环节中,邵处长还进一步介绍了共建花园的多方参与性和跨部门合作性。例如,共建花园融入了妇联等部门的市民服务内容,而项目后续的监测工作将由研究机构主导执行。在筹募资金方面,邵处长则表示,政府在提供启动资金后,着力撬动多样化的公共资金来源,并发挥兜底作用。简言之,深圳的共建花园项目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由市民主导,而政府则扮演了引导和辅助者的角色。
意大利米兰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兼“智在城市”项目研究负责人 Israa Mahmoud 博士介绍了项目开发的《共同创造指南》,并分享了项目团队在意大利米兰市的三个“智在城市行动实验室”,通过指南中 16 个步骤实现共同创造的经验和借鉴。她强调,共同创造并非线性过程,它需要随时因应未能预期的事件、阻碍或新机遇做出调整。例如,许多原先规划的线下活动,即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不得不改在线上举行。
最后, Mahmoud 博士在讨论环节中,建议中国城市在实践共同创造时,应在项目开始时即邀请市民和利益相关方参与其中,并让他们全程参与。
———
“城市与自然共生”(UrbanByNature)是一个能力建设和经验交流项目,旨在提升世界各地地方政府利用大自然的无限潜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中国,此项目由欧盟“地平线 2020”创新科研框架下的两个姐妹项目“连接自然”和“智在城市”联合实施,并由“自然城市平台”(CitiesWithNature)提供支持。另外,项目还在巴西、中国、韩国和高加索地区实施。由此观看本系列培训相关视频。
阅读原文 / 本文改写自刊登于“智在城市”项目官网的活动报道 UrbanByNature China Webinar #3 Recap: Planning nature-based solutions with citizens and other stake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