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灾害风险,建设韧性城市——“创建韧性城市2030” 第二期项目正式开启中国城市招募

宜可城与联合国减灾署合作推动中国城市参与“创建韧性城市2030”(Making Cities Resilient 2030)项目,支持中国城市提升灾害管理水平、降低灾害风险、提升城市气候适应能力,以及建设韧性城市,让城市更安全、包容、繁荣。

一、合作机构

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ICLEI)

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英文简称 ICLEI;中文简称“宜可城”)于1990年在联合国支持下成立,是由全球2500多个城市和地区政府组成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网络,其会员包括纽约、东京、伦敦、首尔、波恩、柏林、巴黎、成都、长春、贵阳等城市。宜可城致力于在低碳、基于自然、循环、 韧性以及公平五大发展路径下,支持地方政府采取具体行动,推动地方可持续发展,其工作影响着全球 25% 以上的都市人口。

宜可城东亚秘书处北京代表处于 2018年注册设立,在中国政府的指导下推动中国城市建设韧性低碳以及生态友好的宜居城市。宜可城与 30 多个中国城市和地区保持着项目合作关系,涉及自然环境、低碳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系统保护、城市韧性等领域,包括东亚清洁空气城市、亚太韧性城市大会、减灾和气候适应能力建设等。此外,宜可城积极推进中外城市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中国地方政府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韧性城市大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为中国城市提供了广阔的宣传和交流平台。

2002年,宜可城最早在全球提出了“韧性城市”概念,呼吁地方政府重视灾害风险管理,提升韧性建设水平,并开发了韧性城市规划方法学,帮助城市建立防灾减灾、气候适应和增强韧性的战略计划。基于其专业经验和国际网络,宜可城为地方政府提供从评估、规划到实施的全过程技术支持。

联合国减灾署(UNDRR

联合国减灾署(英文简称UNDRR) 是联合国减灾工作的协调中心,负责确保联合国和区域组织在减灾活动上的有效协同,在全球范围内预防新的和减少现有的灾害风险。联合国减灾署同时负责支持和监督《2015-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简称“仙台框架”)的执行、后续行动,支持各国实施和分享在减少现有风险和防止产生新风险方面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各国家和地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创建韧性城市2030“行动

创建韧性城市2030“行动

联合国减灾署和宜可城等合作机构于 2010 年在全球发起“让城市更具韧性2020”行动,旨在提高地方政府对减少灾害风险和韧性建设的认识和承诺。截至 2020 年,全球共有 4300 多个城市成功参与了该行动。该行动的升级版“创建韧性城市2030”(MCR2030)于 2020 年启动,得到了宜可城等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旨在加速推进地方韧性建设,使城市更具包容性、安全性、韧性和可持续性,实现《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新城市议程》、《巴黎协定》和 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韧性路线图是MCR2030用以支持城市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城市韧性的工具,分为三个阶段:(1)提高城市对风险和韧性的理解;(2)制定或改善城市韧性战略规划;(3)实施减灾防灾、提升韧性的行动,并评估进展。

城市灾害韧性记分卡是MCR2030行动下支持地方政府评估其抗灾能力的重要工具。这套记分卡基于UNDRR“创建韧性城市十要素”[1]设计,帮助城市监测和审查仙台框架的实施情况,了解风险和脆弱性对城市造成的广泛影响,在基线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循证的、反映城市实际需求和优先事项的城市减灾和韧性战略。城市灾害韧性记分卡的初步评估包括47个指标,适合在1.5-2天的研讨会中使用;详细评估包括117个指标,评估过程在1个月以上,可作为详细城市韧性行动计划的基础。

三、培训流程和成果

自 2018 年以来,在“让城市更具韧性2020”行动下,宜可城与联合国减灾署合作,在中国组织了多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培训活动,支持中国城市提升灾害管理水平、建设韧性城市,参与城市包括珠海、成都、宁波、北京和上海长宁区。该系列活动通过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和执行机构提供国内外最前沿的防灾减灾与韧性城市建设的理论、工具和案例,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以及城市间的交流学习和能力提升,协助相关部门推动韧性、气候适应型和安全城市建设,提升防灾减灾管理的政策和技术水平。

宜可城依据地方政府建设韧性城市的实际需求举办培训活动,通常为期2天左右,内容包括专题演讲,联合国减灾署“城市灾害韧性十要素记分卡”的介绍与应用和参与式讨论等。研讨会流程大致如下:

    1. 前沿理论与案例专题演讲:宜可城邀请国内外专家与合作伙伴为政府人员分享国际最前沿韧性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和防灾减灾的知识与理论,提供建设韧性城市与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方法论与工具,讲解全球范围内同类型城市的最佳实践案例,并为城市对接联合国减灾署等国际资源。
    2. 模拟应用评估工具:在宜可城专家的指导下,参会人员共同学习并模拟应用联合国减灾署“城市灾害韧性十要素记分卡”、宜可城“韧性城市”方法论等工具,评估分析所在城市的韧性建设工作,随后进行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
    3. 制定城市韧性规划:以上述方法论为基础,宜可城结合城市现有工作与“十四五”规划下各部门工作重点,为城市防灾减灾与韧性建设工作提供咨询建议,识别城市防灾减灾工作重点领域,帮助制定韧性战略及行动计划。

以往成果展示

在以往的培训会中,参会的地方政府人员与韧性城市、防灾减灾领域的国内外专家进行友好讨论,来自不同政府部门的参会人员彼此分享工作进展和经验、热烈交流,并在专家指导下应用联合国减灾署“城市减灾韧性记分卡”工具,完成对当地防灾减灾能力和韧性城市发展现状的初步评估,共同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

2021年,宜可城分别为中国上海市长宁区和北京市各举办了为期2天的韧性城市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培训活动,共有50余名来自地方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代表参与培训,涉及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规划、气候变化等部门。在培训会上,国内外专家围绕韧性研究与实践经验进行主题演讲,为参会代表深入学习韧性、防灾减灾相关知识提供跨学科、多维度的视角。同时,参会代表将当地基层治理和行动案例带入讨论,例如上海的苏州河沿岸治理和“一网统管”案例,北京的夏季极端特大暴雨的应急能力案例,进一步讨论如何把以往经验应用于韧性城市建设中。随后,参会人员共同学习“城市减灾韧性记分卡”的十项要素,每人对47个项目进行打分,并在小组内分享理由和证据来支持小组的观点。培训会结束后,北京市政府的参会人员表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将国际专家请到家门口,为大家打开了一扇了解韧性城市建设和国际城市治理先进经验的窗口。”

2021年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市举办的“韧性城市与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技术培训”

四、第二期项目正式开启中国城市招募

2022年9月8日,在中国应急管理部的指导支持下,宜可城东亚秘书处北京代表处、联合国减灾署东北亚办事处在北京召开了“创建韧性城市2030”咨询研讨会,探讨中国城市韧性建设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前景,进一步支持中国城市提升灾害管理水平、气候适应能力和城市韧性。

参会代表来自于应急管理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内外单位,以及北京、成都、上海长宁区、丽水、昆明等国内城市。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曹颖研究员、南京大学翟国方教授以及南洋理工大学叶祖达教授等专家学者进行了城市防灾减灾、气候适应和韧性城市建设专题演讲。随后,上海长宁区、四川成都和浙江丽水的城市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言,分享交流了创建韧性城市的地方实践与展望。在问答环节,城市代表和专家就中国韧性城市建设的下一步工作热烈交流,提出展望和建议。

本次咨询研讨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创建韧性城市2030”项目在中国正式启动,诚挚邀请中国城市参与2023年的系列能力建设培训、深度合作试点和韧性城市论坛等活动。宜可城东亚秘书处北京代表处与联合国减灾署将持续为中国城市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

2022年9月8日在北京举办“创建韧性城市2030”咨询研讨会

联系方式

郑  欢     宜可城北京办公室     项目官员        邮箱:huan.zheng@iclei.org

刘  歌     宜可城东亚秘书处     战略经理        邮箱:ge.liu@iclei.org

MCR2030更多资料,请参见官网:https://mcr2030.undrr.org


[1] “创建韧性城市十要素“分别是:1.组织以提高抗灾能力;2.识别、理解和使用当前和未来的风险情景;3.加强抗灾财务能力;4.追求韧性城市发展;5.保护自然缓冲区,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功能;6.加强抗灾机构能力;7.了解并加强社会抗灾能力;8.提高基础设施的韧性;9.确保有效灾害响应;10.快速恢复并更好地重建。

全球秘书处
Kaiser-Friedrich-Straße 7, 53113 Bonn, Germany
T: +49-228 / 97 62 99-00
F.+49-228 / 97 62 99-01 Email: www.iclei.org
欧洲
欧洲秘书处
Leopoldring 3, 79098 Freiburg, Germany
www.iclei-europe.org
布鲁塞尔办公室
Av. de Tervuren 35
1040 Bruxelles
Belgium
非洲
Physical address:
3 Knowledge Park
Century City
Cape Town
8001
South Africa
Postal address:
PO Box 5319
Tygervalley
7536
South Africa
africa.iclei.org
北美洲
加拿大办公室
401 Richmond St. W
Studio 204
Toronto, Ontario
M5V 3A8, Canada
www.icleicanada.org
美国办公室
536 Wynkoop St.
Suite 901
Denver, Colorado
USA 80202
www.icleiusa.org
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区秘书处
Eje Central Lázaro Cárdenas 13 Edificio Miguel Abed Piso 5 Oficinas 506 y 507, Alcaldía Cuauhtémoc, Centro 06050 CDMX, México
www.iclei.org.mx
南美洲
南美洲秘书处
Rua Marquês de Itu, 70 - 14º andar Vila Buarque CEP 01223-000 São Paulo, SP, Brasil
South American Secretariat
南亚
南亚秘书处
Ground Floor, NSIC-STP Complex NSIC Bhawan, Okhla Industrial Estate New Delhi – 110020, India
southasia.iclei.org
东亚
东亚秘书处
14/F, Seoul Global Center Building, 38 Jongno, Jongno-gu, Seoul, South Korea (110-110)
eastasia.iclei.org
日本办公室
1-14-2 Nishi-Shimbashi,
Minato-ku
Tokyo, Japan 105-0003
japan.iclei.org
韩国办公室
(10390) 경기도 고양특례시 일산서구 킨텍스로 217-59 사무동 1002호
Korean Office
北京代表处
1209B Diyang Tower No.2 North Road East 3rd Ring, Chaoyang Dist., Beijing 100027, China
Beijing Office
高雄能力建设中心
4F. No.436, Daye N. Rd., Xiaogang Dist., Kaohsiung City 812, Taiwan
Kaohsiung Capacity Center
东南亚
东南亚秘书处
c/o The Manila Observatory 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 Campus Loyola Heights, Quezon City 1101 Manila, Philippines
icleiseas.org
印尼项目办公室
Rasuna Office Park III WO. 06-09 Komplek Rasuna Epicentrum Jl. Taman Rasuna Selatan, Kuningan DKI Jakarta, 12960, Indonesia
大洋洲
大洋洲秘书处
level 8/225 Bourke Street, Melbourne VIC 3000, Australia
www.icleiocean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