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韧性城市2030”项目城市天津中新生态城韧性建设工作又填新进展

联合国减灾署(UNDRR) 与宜可城合作推动城市参与“创建韧性城市2030”(Making Cities Resilient 2030,简称:“MCR2030”)项目,支持中国城市提升灾害管理水平、降低灾害风险、提升城市气候适应能力,以及建设韧性城市,让城市更安全、包容、繁荣。天津中新生态城于2023年作为中国首批试点城市入选该项目。自入选以来,生态城在韧性建设领域不断取得积极进展,为全国乃至全球同类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鉴。
当 “九河下稍” 的潮汐与内涝曾是这片土地的 “生存考验”,当三分之一污染水面、三分之一废弃盐田、三分之一盐碱荒滩是它最初的模样,中新天津生态城用一场持续十余年的 “指标化革命”,不仅实现了从荒滩到绿色新城的蜕变,更在全国首创 “指标化”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模式,为城市装上了能抵御风险、快速恢复的 “隐形铠甲”。
从 “生态破局” 到 “韧性筑基”,指标体系绘就发展蓝图
2008 年,一场关于未来城市的宏大愿景在天津东部沿海落地生根。彼时的生态城,不仅要面对水质差、土地盐碱化的 “先天不足”,更要承受洪水、内涝、风暴潮乃至地震的 “多重威胁”。建设者们带着 “重新定义土地” 的决心,编制了全球首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为这座城市立下发展的 “规矩” 与 “坐标”。
- 规划层面,通过 “一张蓝图” 刚性约束,划定禁止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为韧性发展预留空间;
- 建设过程,全域打造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安全 + 生态 + 景观” 三位一体的韧性海岸,让每一寸土地都兼具生态价值与防护功能;
- 管理环节,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完善排涝泵站,打通雨洪入河通海渠道,构建起 “上防洪水、中防内涝、下防海潮” 的立体防涝网。
如今,生态城建成区绿化率达 40%,常住人口超 15 万,从 “不宜居” 变为 “绿色家园”,更获批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用实践证明了指标体系的 “导航力”。
东堤公园
从 “摸着石头” 到 “按图施工”,指标体系成了 “导航仪”
生态城系统推进了海绵城市、水系连通、韧性海岸景观、智慧应急等软硬件设施建设,并于2023 年 11 月,入选了联合国减灾署 “创建韧性城市 2030” 试点项目。为了建立安全韧性城市,生态城在其他指标基础上,打造了 “秘密武器” ——全新出炉的《安全韧性城市指标体系》。这套体系就像城市的 “韧性导航仪”,从核心任务到具体路径,再到细致举措,层层拆解,平稳高效:
- 3 项一级指标锚定核心任务:围绕 “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的理念,把 “防范力、维持力、恢复力” 作为建设的三大支柱;
- 9 项二级指标融合中外智慧:既对标国内《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又借鉴联合国减灾署《灾害韧性十要素记分卡》,从 “人、物、治” 三个维度,规划了治理体制、监测预警、建筑工程、应急救援等 9 条实施路径;
- 33 项三级指标聚焦实际需求:紧扣安全韧性城市“承受、适应、恢复”三个特征,针对沿海城市易受海潮、内涝影响的特点,细化到防潮海堤建设、排涝泵站升级、热岛效应缓解等具体任务,甚至连社区韧性治理、避难场所布局都明确了 “硬标准”。
有了这套指标体系,城市安全韧性建设不再是 “拍脑袋决策”,而是变成了 “按图施工” 的精准工程。
中新生态城—海绵城市
从 “纸上指标” 到 “落地项目”,25 个工程筑牢 “安全网”
指标体系再好,不落地就是空谈。生态城的秘诀是 “项目化”—— 把抽象指标转化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建设项目,让韧性从纸面上 “走” 到城市肌理里。
在永定洲公园,这里不仅是居民休闲的好去处,更藏着 “应急密码”:通过完善应急供水、供电设施,划分应急医疗区、物资储备区和宿住区,它摇身一变成了能满足短期避难需求的安全港湾;沿着海岸线,防潮海堤正在分段 “强身健体”,加固工程让堤坝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幅提升,为区域筑起抵御海潮的 “铜墙铁壁”。
不止于此,新建雨水泵站让城市告别 “看海模式”,更新市政管道打通 “地下脉络”,优化消防站布局和物资储备库让救援更快速响应…25 个项目组成的 “韧性清单”,每个都明确了责任部门、预算资金和完成时间,确保每一分投入都用在关键之处。
永定洲公园
从 “单打独斗” 到 “协同联动”,闭环管理守住 “生命线”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是项系统工程,靠一个部门 “单打独斗” 远远不够。生态城创新建立了 “分解实施 — 监测统计 — 评估反馈” 的闭环管理机制,让多部门协同合作, “攥指成拳”。
指标怎么落地?由应急管理局牵头,把每项指标拆解成具体任务,纳入年度计划;进度怎么把控?各责任单位通过日常监测、定期统计、验收核实,实时跟踪项目进展;效果怎么保障?定期自评 + 综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优化,让指标体系始终 “动态在线”,持续引领建设方向。这种 “全链条” 管理,就像给城市韧性建设装上了 “监控仪” 和 “调节器”,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实。
如今,生态城正借助联合国试点项目的平台,把 “指标化” 建设经验分享给世界。这座城市的探索证明,安全韧性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可以通过科学规划、精准实施的现实。
城市的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幸福。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城市得优秀案例,让例如 “指标化”“项目化”“闭环管理” 这些好做法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共同为城市穿上 “隐形铠甲”,让每一座城市都能在风险面前从容不迫,在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 城市大脑
文中图片由中新天津生态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