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可城循环圈”平台和《城市从业者手册:循环粮食系统》
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正式启动了旨在通过跨区域的合作促进地方层面的循环经济转型的“宜可城循环圈”平台,并同步推出了旗舰出版物《城市从业者手册:循环粮食系统》,为城市提供了一系列有助于他们通过粮食系统启动循环经济的工具包。
“宜可城循环圈”平台(ICLEI Circulars)包含了中国、非洲和欧洲等三个区域中心的循环实践案例,期望藉此与全球各地的社区一同寻找最佳的循环解决方案,以应对当地面临的紧迫挑战,并为城市就不同行业提供指导,将循环发展解决方案应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其中,宜可城北京代表处负责编撰平台中国区域中心的内容,从循环经济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城市的工作重点和需求,并展示了北京、深圳、上海和苏州的循环经济案例。另外,宜可城北京代表处还分析了长春、成都、大同、香港和天津等领先循环城市的需求和有潜力的干预措施。“宜可城循环圈”将通过提升网络中城市对转变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以及相应政策的认知和政治势头,来支持其朝循环经济转型迈进。
“作为宜可城循环发展路径全球领袖,我非常乐见宜可城循环圈平台的启动。在图尔库市的我们,期待与世界各地的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推进循环发展,并就同行在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供支持,”新任宜可城全球副主席芬兰图尔库市市长 Minna Arve 说道。
“循环经济行动为城市实现气候中和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环境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宜可城循环圈平台是一项催化剂,它为城市提供了在该领域采取行动所需的具体且实用的工具,”宜可城全球秘书长 Gino Van Begin 说道。
由宜可城联合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联合国环境署、荷兰循环经济研究所(Circle Economy)、芬兰国家创新基金会(Sitra)、荷兰咨询公司 Metabolic 和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RUAF)共同编写的《城市从业者手册:循环粮食系统》(City Practitioners Handbook: Circular Food Systems),是宜可城循环圈平台的旗舰出版物,提供了 50 个地方政府建设循环粮食系统的实用工具和经验。
“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粮食系统将确保食物积极为生态系统提供支持,减少食物里程,并消除损失和浪费的概念。通过这些行动,循环粮食系统将可在 2050 年前为城市带来每年约 2.7 万亿美元的环境、经济和健康效益,”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城市主管 Sarah O’Carroll 表示。
“地方政府在粮食系统转型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却往往不知道应从何处着手。这本《城市从业者手册:循环粮食系统》正好填补了这个缺口,为地方政府官员们提供了工具和资源,支持他们转型迈向低碳、有韧性且循环的城市粮食系统,”她补充道。
《米兰城市食品政策公约》(Milan Urban Food Policy Pact)聚集了致力于发展包容、有韧性、安全和多样化的粮食系统的城市,目前已有代表着超过 4.5 亿居民的 210 个城市参与签署。该公约提出了 37 项行动建议,而”宜可城循环圈”的《城市从业者手册:循环粮食系统》也介绍了其中的 27 项行动,并通过实践案例加以说明。
芬兰国家创新基金会(Sitra)的循环经济专家 Tim Forslund 表示,“很高兴在这份手册中看到这么多地方层面循环粮食系统转型的具体案例,以及全球城市的最佳实践。”
“地方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亟需提高对于粮食和城市粮食系统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和发展效益的认知,”RUAF 可持续城市农业和粮食系统伙伴关系全球秘书处的 René van Veenhuizen 表示。“这份手册汇集了‘城市粮食网络’(CITYFOOD)成员和其他城市,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粮食系统中的实用工具和案例。我们希望这将激励所有粮食系统行动者,利用他们可用的工具和方法制定行动计划,并建立有利且具包容性的治理机制。”
宜可城绿色循环城市联盟
宜可城东亚秘书处于 2019 年启动的绿色循环城市联盟,为连接城市、专家、企业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推动思维方式的转换的平台–从“废物管理”转变为“资源管理”。秘书处正通过与城市的访谈和意见征询来重新检视六个联盟城市的优先事项,从而更新联盟的发展策略和工作计划,并于日前出版了《日韩粮食循环生产和消费:地方政府最佳实践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