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可城珠海分论坛推动中欧韧性城市和海绵城市经验交流
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共同于 11 月 5 日在中国珠海成功举办了“中欧-弹性城市和水管理研讨会”。该论坛是第十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大会的其中一个分论坛。
本次分论坛聚焦于城市韧性和水务管理,为来自欧洲和中国的城市管理者、水务专家和商业领袖提供了一个交流水务管理和城市危机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平台。该分论坛同时还提供了增强城市韧性的生态、财政、法律和技术手段和实践方法的相关信息。本次分论坛还就中国城市化趋势、中国最新的海绵城市倡议等议题提供了深入的分析。”海绵城市”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如何在城市中储存,控制和利用暴雨洪水;换句话说,海绵城市更侧重于在城市区域内获取,储存和利用暴雨洪水资源,而非简单地疏导洪水。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徐文珍和宜可城东亚秘书处高级顾问兼宜可城城市倡议主席欧习墨发表了论坛主旨发言。徐副秘书长强调了宜可城和城科会在深化知识交流和推动城市韧性倡议实践上合作的重要性;欧习墨就城市韧性概念在现实环境中的实践做了综合的解释。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徐文珍
宜可城东亚秘书处主任和中国代表朱澍担任本次分论坛的主席和主持人。分论坛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中国和国际专家分享增强城市韧性和提升城市水务管理的看法;第二部分由中国和欧洲的城市代表分享他们应对水务危机的相关经验和实践。
宜可城东亚秘书处主任和中国代表朱澍
来自北京建筑工程大学的车伍教授探讨了垂直规划在提升地方水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丹麦水利研究所中国办公室的执行主任吕谦明摘引了诸多中国和哥本哈根的城市案例来强调在实施水务管理前评估和建模的重要性。
在第二部分中,来自中国深圳市、德国多特蒙德市和达特尔恩市的官员们介绍了他们应对城市韧性问题的相关手段和实践方法。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规划院副总俞露详细介绍了中国海绵城市倡议的领军城市——深圳市光明新区的建设经验。该新区的发展将概念转化为实践,同时融入了深圳应对城市各种挑战的策略。多特蒙得市政府气候适应性办公室主任 Michael Leischner 介绍了菲尼克斯湖的案例。来自达特尔恩市环境项目负责人 Jasmin Koenig 也介绍了达特尔恩市城市韧性计划的相关情况。
在论坛的闭幕演讲中,宜可城东亚秘书处主任和中国代表朱澍说:“本次分论坛是将韧性城市的概念引入中国的试验。我非常高兴看到中欧双方都从彼此的介绍中获得许多收获。通过宜可城强大的全球城市网络,我们一定会继续推动中国城市在城市韧性和水务管理上的交流。”
沿着“贯彻水十条,修复水生态,推进水文明”的会议主题,第十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大会对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众多棘手的问题,如:水污染,资源剥夺和生态退化做出明确的回应。在这些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已经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来推动城市水务问题的解决和落施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