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宜可城全球大会:专家和城市代表分享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洞见
为期四天的 2015 年宜可城全球大会于 4 月 8 日在首尔开幕,这是继日本玉琦县之后时隔 20 年再次在亚洲召开的宜可城全球大会。在大会的开幕式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主席兼生态文明国际论坛(EFG)执行主席章新胜先生及中国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李铁主任分别以“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发展”和“中国城市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两个题目进行高层致辞。
大会第二日,首个分论坛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拥有最多城市数量的国家。根据中国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主任李铁的发言,现在中国的城镇增长率为 1.3% (2000-2014)。现有的 20,401 个行政县中,有 875 个人口数已超过五万人门槛。
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执行总监兼宜可城全球执行委员会成员张海先生、宜可城东亚秘书处创始主任兼欧习墨(Konrad Otto-Zimmermann)先生共同担任此论谈的联合主席,并由宜可城东亚秘书处现任主任朱澍先生担任主持。
不均衡的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充足的治理、土地的过度使用、交通堵塞、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服务不足、对重工业的过分依赖、落后的服务行业以及环境污染和雾霾,都是台上发言者指出的主要问题。
中华能源基金副主席兼秘书长何志平先生从经济、生态、环境、文化及政治个方面解释中国新城镇化对社会的长远影响;中国社科院城环所研究院陈迎教授从中国碳排放的角度了解中国城镇化的方向和进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心副主任李海龙先生则介绍了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情况。根据李海龙主任的发言,中国已经建设了百余个生态城市,其中大多数位于政府规划的东部沿海开发区,目前生态城市的建设正处于实施阶段。
李海龙主任同时强调:除了国家力量的支持和推动,国际合作也是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虽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但是仍然处于探索的环节,仍迫切地希望学习海外城市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政策,并且致力于把这些知识、技能和工具在符合国际标准的地方创新、方法论和解决方案中进行实践。
从地方政府的层面,东莞市市长和贵阳市副市长分享了他们城市的发展故事。以现代制造业闻名的东莞市在过去十年面临着统筹城乡间人口流动的严峻挑战。东莞市原住居民仅 180 万,但整个城市的流动人口却达到了 820 万,是中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平衡、社会稳定和解决人口拥挤等问题,东莞市设立了专门的新移民服务管理机构,并且形成了市区和 28 个镇“一中心、多支点” 的组团式发展格局。
东莞市市长袁宝成说:“东莞市在过去数年中面临了许多发展中的挑战,并且一直在为一一化解这些挑战做着不懈的努力。因为我们还有一些城镇发展问题,所以我希望宜可城全球大会能提供给我们全球其他城市发展的宝贵经验并帮助我们探索新的城镇发展方案。”
贵阳市副市长吉宁峰表达了贵阳市建设绿色建筑智慧城市、清洁交通和低碳城市生活方式的美好愿景。贵阳市计划从源头控制入手,逐步整改和关停落后工厂,以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的减排目标,以此同时坚定地实行投资控制和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达 45% 的贵阳市,是中国首个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城市。
会议以宜可城与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以及宜可城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