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圆满落幕
为迎接首个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并作为其中一项平行活动,今年的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行动论坛特意选定于 9 月 7 日举行。该论坛是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自 2017 年起每年固定举办的生态环境领域专业性论坛。宜可城东亚秘书处自 2019 年起受邀作为论坛的协办单位。
本届论坛以“能源交通领域协同控制”为主题,邀请到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生态环境部、加州、伦敦、巴黎、东京、首尔、香港等国际大都市代表、大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大气和气候领域专家,聚焦重点领域协同推进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展示和交流分享国际大都市空气质量和气候目标规划、政策工具、措施行动与成效。
2020 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 / 来源:宜可城
作为论坛主办方,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在开幕致辞中热烈欢迎亲自到场和通过线上视频形式参与的嘉宾。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首席涂瑞和则强调,国际社会高度肯定中国在努力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联合国环境署气候和清洁空气联盟秘书长海伦娜 • 瓦尔德(Helena Molin Valdés)特别赞扬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在过去数年间持续获得改善。其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已由 2013 年的 89.5 微克/立方米降低至 2019 年的 42 微克/立方米,而碳排放强度更是在 2010-2019 年间下降了 43%。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赫吉明教授 / 来源:宜可城
联合国环境署气候和清洁空气联盟秘书长 Helena Molin Valdés / 来源:宜可城
事实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019 年三月发布的《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评估报告即指出,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大城市,北京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可为全球各地的其他城市提供借鉴。而该市也将针对“十四五”时期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更具体的治理思路、对象、方式与模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发展低碳交通和林业碳汇且获得了具体收获。例如,2016-2019 年间,北京公交集团在运营总里程数攀升的情况下,仍成功减少了 50% 的柴油消耗量和 15%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北京地铁则在两个站点试行配额预约系统,让乘客可提前预约进站,免去现场排队等待的时间,使站内动线更为顺畅。
左起: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吴烨、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绿色交通发展处副处长许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科技国际处处长明登历、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机动车处副处长连爱萍、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 / 来源:宜可城
北京市的目标是在 2022 年构建出绿色出行网络,使中心城区的绿色出行比例达 75% 以上。另外,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也强调,认知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难性和协同性,北京将以举办冬季奥运会为契机,持续提升能源、交通、建筑、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在实践低碳排放的同时,朝蔚蔚蓝天的目标迈进。
韩国首尔市助理市长兼气候与环境本部长郑秀镛则聚焦减少细颗粒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分享了该市应对空气污染的策略、具体行动和经验。首尔市的细颗粒物浓度水平在 2010 年左右即已下降至趋近世卫组织标准,但之后却难以再进一步有所突破;而温室气体排放量则成功在 2005-2017 年间减少了 276 万吨。
韩国首尔市助理市长兼气候与环境本部长郑秀镛 / 来源:宜可城
为提升城市的空气质量,首尔市已针对交通领域采取了包含低排放和绿色交通区规划、限行高污染的五级车辆、逐步淘汰柴油车,以及在重污染日关闭公共停车场等举措,并同时推进了老旧公共建筑改建、智能能源城市、2025 年零废弃物送往填埋场、城市森林建设等项目,助力减少细颗粒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在论坛第二日的“疫情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启示”环节上,宜可城东亚秘书处主任兼中国首席代表朱澍则进一步分析了北京和首尔两个东亚首都城市的大气环境治理案例,分别就两市的锅炉改造、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治理和季节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比较,并从促进城市通过国际交流合作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面相,提出了务实的行动建议。
宜可城东亚秘书处主任兼中国首席代表朱澍 / 来源:宜可城
而作为论坛的协办单位,宜可城北京代表处另外也协助邀请了来自蒙古和新加坡的代表,通过线上参会的形式分享他们的行动与成果。乌兰巴托首都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空气质量监测与管理处处长达瓦哈加尔 • 甘 •奥希尔展示了该市结合温室气体和空气质量治理的政策设计与实践;而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主任许丽敏则表示,作为一个全球化的都市,新加坡采用了动态的城市治理模式,秉持实用主义与诚信原则,整合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则以打造高密度的公交城市。
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研究主任许丽敏 / 来源:宜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