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方政府气候峰会:科技赋能地方行动,共筑绿色未来

根据《巴黎协定》,各国需在2025年前更新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全球超过57%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方政府在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并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5年世界地方政府气候峰会于4月14日至16日在韩国高阳市成功举行。本次峰会共吸引了来自44个国家的1,602名代表注册参会,最终有1,577人实际到场。与会嘉宾包括来自29个国家、82个地方政府的30位市长与11位副市长,展现了地方政府对气候议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

世界地方政府气候峰会闭幕式合影(图片来源:宜可城东亚秘书处)

 

本次峰会由宜可城 – 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ICLEI)与韩国京畿道政府共同主办,重点聚焦五大核心气候议题:基于科学的解决方案、公众参与、气候经济、包容性气候行动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峰会通过交流优秀案例与创新技术的解决方案,深入探讨了以科学为基础的绿色转型路径,帮助更多地方政府提升应对气候危机的能力。

 

东亚积极参与:展城市治理新实践

来自中国贵阳、长春、成都,蒙古乌兰巴托、达尔汗、额尔登特,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卡塔库尔干和吉日杜万区等多个东亚和中亚城市代表积极参与了峰会,并在多个高级别主题会议中介绍了各自城市在气候行动方面的实践与成果。

4月14日,宜可城东亚秘书处召开了”东亚区执行委员会年会”。来自首尔、长春、京畿道和新北市的市领导及城市代表作为东亚区执行委员出席会议并作报告,京都市代表通过线上方式参会。年会回顾了2024–2025年度东亚地方政府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努力,并探讨了其在全球气候行动中的战略作用。

 

“宜可城东亚区执行委员会”年会合影(图片来源:宜可城东亚秘书处)

 

城市实践亮点分享

在专题讨论“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MRV系统”中,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肖竹韵分享了成都向更智能、更先进的技术环境转型的举措经验。成都自古以来将自然的理念融入城市规划,都江堰水利工程已有2000年历史,至今仍为城市提供灌溉和防洪支持。自然和谐的理念为成都“公园城市”概念提供了依据,助力其实现可持续且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城市发展。

现代成都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提升城市环境治理和灾害应对能力。例如,结合10余年的气象数据构建风环境模型,优化城市形态,提高雪山的可视性;利用水利模型模拟极端降雨情境,通过湿地等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的抗洪能力;同时借助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等技术分析社会数据,为城市绿化设计提供依据,更好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偏好。

 

Zhuyun XIAO, Senior Planner and Senior Engineer of Chengdu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delivered a speech at the symposium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ata-Driven Solutions, MRV System".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高级工程师肖竹韵在“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MRV系统”专题讨论会上发言(图片来源:宜可城东亚秘书处)

 

贵阳市副市长贺飞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气候行动”高级别主题边会上发言,介绍了贵阳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贵阳将气候行动深度融入城市发展,通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探索可持续路径。贵阳市率先设立专门处理生态保护案件的司法机关,并成立全国首个绿色金融法庭,强化制度保障。

 

He Fei, Vice Mayor of Guiyang, speaks at a session titled "Climate Action in Harmony with Nature"

贵阳市副市长贺飞在题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气候行动”的会议上发言(图片来源:宜可城韩国办公室)

 

近年来,贵阳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提升清洁能源比重,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贵阳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 164.8 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 20 万千瓦,风电场装机容量达到 20.75 万千瓦。自2020年以来,贵阳累计实施886个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目前,已培育87家绿色工厂、2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11个绿色工业园区。他还介绍了贵阳在气候灾害应对方面的创新做法,如通过风险预测和评估模型等科技手段,提升极端天气防控能力,降低其对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气候行动”专题会议(图片来源:宜可城东亚秘书处)

 

乌兹别克斯坦吉日杜万区创新发展部副部长 Jasur Sharipov 出席了“公正转型与弱势群体的社会安全”圆桌讨论。他表示,乌兹别克斯坦正在通过提升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和改善社会保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在社会保障领域推行多项改革,向弱势群体提供经济与社会支持,同时实施多个针对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人群的专项援助计划。吉日杜万区是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州下辖的11个区之一,该区高度关注清洁能源,重点推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吉日杜万区创新发展部副部长 Jasur Sharipov 参加了 “公正转型与弱势群体的社会安全”主题圆桌讨论(图片来源:宜可城东亚秘书处)

 

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副市长 Amartuvshin Amgalanbayar 在“通过气候技术实现地方振兴”的高级别主题边会上发言,介绍了该市在推广可再生能源作为减缓气候变化战略方面所做的努力。乌兰巴托虽仅占全国0.3%的国土面积,却聚集了超过50%的人口,贡献全国67%的GDP,因此,同时面临空气污染、住房压力与交通拥堵等多重挑战。

 

为应对这些问题,乌兰巴托积极落实《蒙古2050愿景》,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力争到2050年将其占比提升至30%。城市重点推进新能源在蒙古包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城市供热系统优化及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以实现绿色转型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Amartuvshin Amgalanbayar, Deputy Mayor of Ulaanbaatar, Mongolia, speaking at the conference "Loc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Climate Technology".

蒙古乌兰巴托市副市长 Amartuvshin Amgalanbayar 在“通过气候技术实现地方振兴 ”会议上发言(图片来源:宜可城东亚秘书处)

 

峰会亮点与共识

本届峰会共设3场全体大会、11场专题会议、2场特别会议与2场边会,共有107位演讲嘉宾登台分享,涵盖政策制定、技术创新、社会参与等多个领域。

经过三天的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与会代表达成了广泛共识。地方政府普遍认识到气候危机的严峻性,表达了积极应对的意愿。大家一致认为,应以科学为基础制定气候政策,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和去碳化产业发展。同时,构建包容、透明的合作框架,提升政策执行的公平性与协同性。峰会还强调,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特别是低收入者和老年人,确保他们免受气候危机冲击。此外,应通过实施生态系统导向的气候政策,提升社区防灾能力,推动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转型。

正如乌兰巴托市副市长 Amartuvshin Amgalanbayar 在闭幕式所说:“我们相信,通过多边合作,我们将推动城市繁荣发展,并为绿色可持续的未来作出贡献”。

 

世界地方政府气候峰会合影(图片来源:宜可城韩国办公室)
全球秘书处
Kaiser-Friedrich-Straße 7, 53113 Bonn, Germany
T: +49-228 / 97 62 99-00
F.+49-228 / 97 62 99-01 Email: www.iclei.org
欧洲
欧洲秘书处
Leopoldring 3, 79098 Freiburg, Germany
www.iclei-europe.org
布鲁塞尔办公室
Av. de Tervuren 35
1040 Bruxelles
Belgium
非洲
Physical address:
3 Knowledge Park
Century City
Cape Town
8001
South Africa
Postal address:
PO Box 5319
Tygervalley
7536
South Africa
africa.iclei.org
北美洲
加拿大办公室
401 Richmond St. W
Studio 204
Toronto, Ontario
M5V 3A8, Canada
www.icleicanada.org
美国办公室
536 Wynkoop St.
Suite 901
Denver, Colorado
USA 80202
www.icleiusa.org
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区秘书处
Eje Central Lázaro Cárdenas 13 Edificio Miguel Abed Piso 5 Oficinas 506 y 507, Alcaldía Cuauhtémoc, Centro 06050 CDMX, México
www.iclei.org.mx
南美洲
南美洲秘书处
Rua Marquês de Itu, 70 - 14º andar Vila Buarque CEP 01223-000 São Paulo, SP, Brasil
South American Secretariat
南亚
南亚秘书处
Ground Floor, NSIC-STP Complex NSIC Bhawan, Okhla Industrial Estate New Delhi – 110020, India
southasia.iclei.org
东亚
东亚秘书处
14/F, Seoul Global Center Building, 38 Jongno, Jongno-gu, Seoul, South Korea (110-110)
eastasia.iclei.org
日本办公室
1-14-2 Nishi-Shimbashi,
Minato-ku
Tokyo, Japan 105-0003
japan.iclei.org
韩国办公室
(10390) 경기도 고양특례시 일산서구 킨텍스로 217-59 사무동 1002호
Korean Office
北京代表处
1209B Diyang Tower No.2 North Road East 3rd Ring, Chaoyang Dist., Beijing 100027, China
Beijing Office
高雄能力建设中心
4F. No.436, Daye N. Rd., Xiaogang Dist., Kaohsiung City 812, Taiwan
Kaohsiung Capacity Center
东南亚
东南亚秘书处
c/o The Manila Observatory 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 Campus Loyola Heights, Quezon City 1101 Manila, Philippines
icleiseas.org
印尼项目办公室
Rasuna Office Park III WO. 06-09 Komplek Rasuna Epicentrum Jl. Taman Rasuna Selatan, Kuningan DKI Jakarta, 12960, Indonesia
大洋洲
大洋洲秘书处
level 8/225 Bourke Street, Melbourne VIC 3000, Australia
www.icleiocean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