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地方政府、城市生态系统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将于 2020 年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届时,缔约方将商定 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作为地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第一线守护者,城市和各级地方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更是《公约》和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在地方层级落实的重要践行者。 

10 月 29 日,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和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BfN),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的支持下,共同于中国北京举办了“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地方政府、城市生态系统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国际研讨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作为研讨会合作伙伴,邀请到来自国内外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和机构、科研院所、专家及宜可城等机构代表约 60 人参与。另外,会议还特别安排来自海外的地方政府和国际机构专家代表,走访北京大学和圆明园,实际考察北京市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2.jpg

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自然保护司副司长 Josef Tumbrinck 在会议的欢迎致辞中表示,国际上有关 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讨论,较少提及如何具体实践。然而,地方政府在城市和区域层级,积极探索实践保护、恢复并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他强调,未来应持续推动地方政府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谈判过程中充分发声。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项目官员 Oliver Hillel 则通过视频强调了整合城市发展解决方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地方政府多加利用“新加坡城市多样性指数”和“自然城市‘等工具平台,进行经验交流与合作,为构建和实践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作出贡献。

 

 


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自然保护司副司长 Josef Tumbrinck


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国际自然保护处处长 Lennart Kuemper-Schlake


宜可城全球秘书长 Gino Van Begin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高正文

 

宜可城全球秘书长 Gino Van Begin  则表示,生物多样性的流失,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危机,更将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和前景造成影响。为支持地方政府迈向具有可持续性的未来,宜可城自 2008 年起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在《公约》缔约方大会的框架下举办地方政府峰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地方和区域政府提供平台,分享他们为落实《公约》目标所做的贡献。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高正文则分享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承办工作的进展,以及多年来该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层面的工作和经验。

通过一系列的短讲和四个平行圆桌讨论,参会者充分就地方政府在促进生物多样性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城市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城市规划和发展中等议题进行深度讨论。讨论主题包括:

  •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空间规划中主流化的成功实践;

  • 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城市发展的政治和财政激励措施;

  • 促进多层级治理以增强城市生物多样性;

  • 通过基于科学的政策制定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

与会者认为,市民是促成变革的重要动力。通过市民教育和能力建设活动,或是打造开放市民使用的复合型生态空间,都是有助让市民生活与自然环境保护建立紧密联系,宣传生物多样性议题的有效方式。而在与大众沟通的过程中,善用科学数据,证明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助益,也是可助力达成有效沟通的做作法。另外,与会者也认为,由传统的城市规划转向空间规划和管理的方式,也有助于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时,放眼整体生态系统,促进城市和周边环境的有机串联,有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和发展。

在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整体管理层面,来自各领域的代表皆提及了多层级治理的重要性。为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间应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政策方向的一致性,灵活运用自愿的政治承诺、财政激励举措和法律强制规范等方式,提升纵向合作;并在必要时,寻求具备相关经验与能力的国际组织,支持协调和引导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多层级治理。

而除了建立更完善的金融机制,确保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符合经济效益,考量城市与乡村地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相当程度的差异,在评估生物多样性时应使用相应的参数体系和机制,善用科学研究成果和数据,支持地方政府为落实国际公约作出最符合当地需求和环境条件的决策。

此场会议有关科学和政策的讨论,将对 COP-15 的筹办工作和 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协商和落实有所贡献。

全球秘书处
Kaiser-Friedrich-Straße 7, 53113 Bonn, Germany
T: +49-228 / 97 62 99-00
F.+49-228 / 97 62 99-01 Email: www.iclei.org
欧洲
欧洲秘书处
Leopoldring 3, 79098 Freiburg, Germany
www.iclei-europe.org
布鲁塞尔办公室
Av. de Tervuren 35
1040 Bruxelles
Belgium
非洲
Physical address:
3 Knowledge Park
Century City
Cape Town
8001
South Africa
Postal address:
PO Box 5319
Tygervalley
7536
South Africa
africa.iclei.org
北美洲
加拿大办公室
401 Richmond St. W
Studio 204
Toronto, Ontario
M5V 3A8, Canada
www.icleicanada.org
美国办公室
536 Wynkoop St.
Suite 901
Denver, Colorado
USA 80202
www.icleiusa.org
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区秘书处
Eje Central Lázaro Cárdenas 13 Edificio Miguel Abed Piso 5 Oficinas 506 y 507, Alcaldía Cuauhtémoc, Centro 06050 CDMX, México
www.iclei.org.mx
南美洲
南美洲秘书处
Rua Marquês de Itu, 70 - 14º andar Vila Buarque CEP 01223-000 São Paulo, SP, Brasil
South American Secretariat
南亚
南亚秘书处
Ground Floor, NSIC-STP Complex NSIC Bhawan, Okhla Industrial Estate New Delhi – 110020, India
southasia.iclei.org
东亚
东亚秘书处
14/F, Seoul Global Center Building, 38 Jongno, Jongno-gu, Seoul, South Korea (110-110)
eastasia.iclei.org
日本办公室
1-14-2 Nishi-Shimbashi,
Minato-ku
Tokyo, Japan 105-0003
japan.iclei.org
韩国办公室
(10390) 경기도 고양특례시 일산서구 킨텍스로 217-59 사무동 1002호
Korean Office
北京代表处
1209B Diyang Tower No.2 North Road East 3rd Ring, Chaoyang Dist., Beijing 100027, China
Beijing Office
高雄能力建设中心
4F. No.436, Daye N. Rd., Xiaogang Dist., Kaohsiung City 812, Taiwan
Kaohsiung Capacity Center
东南亚
东南亚秘书处
c/o The Manila Observatory 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 Campus Loyola Heights, Quezon City 1101 Manila, Philippines
icleiseas.org
印尼项目办公室
Rasuna Office Park III WO. 06-09 Komplek Rasuna Epicentrum Jl. Taman Rasuna Selatan, Kuningan DKI Jakarta, 12960, Indonesia
大洋洲
大洋洲秘书处
level 8/225 Bourke Street, Melbourne VIC 3000, Australia
www.icleiocean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