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城市生态物流:可持续城市交通的新境界
全球有近六成的人口居住在亚洲。东亚城市作为投资、创新和竞争力的中心,其城市化进程与经济转型密切相关。截至 2050 年,全球预计将有 96% 的城市增长发生在东亚发展中地区。其中,中国新增城市人口更预计将高达 2.55 亿人。为应付随之而来更高的消费、服务和贸易需求,同时避免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新城市中心势必将需具备更卓越的物流枢纽中心和基础设施 。
运输部门占亚洲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超过四成,因此,不少东亚城市已在客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投注了大量心力,且陆续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由于物流和货运行业主要由私企业主导,多数东亚城市仍未能充分或积极将该行业纳入可持续交通的规划中。近年来电子商务经济的兴起和数字化进程,加剧了货运业为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不合时宜的法律规范,却阻碍了物流和货运业对新科技的应用。
为支持城市在不同利益相关者需求间取得平衡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社会平等、经济可持续性和运营效率,进而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宜可城全球秘书处开发了“生态物流框架”(EcoLogistics Framework),并于 2020 年牵头执行了一个研究项目,通过该框架下的“转型-改善-避免-整合”(ASII)策略,聚焦分析了苏州市、首尔市和桃园市物流产业的现况、政策和制度性框架、策略、具体举措,以及面临的挑战。项目基于三个城市的案例,编撰了《东亚城市生态物流:可持续城市交通的新境界》报告,为相关领域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可借鉴的关键要点:
长期远景、政策框架和多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
城市货运是复杂且具有流动性的系统,它的成功取决于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现有基础设施,以及可持续城市物流发展路径的长期规划。因此,具有长期远景的城市物流框架和政策,有助于引导可持续城市物流,在提高营运效率的同时,解决物流系统可能对社会、环境和经济造成的影响。例如,首尔市政府携手地铁公司和物流公司开展试点项目,使用地铁车厢运输货物,探索了将共用轨道车站作为物流枢纽的可能性。
首尔地铁公司基于地铁系统的物流枢纽和货物运输概念图 / 图片来源:首尔地铁公司 / 中译:宜可城
融资和财政激励举措
良好的融资是支持可持续城市物流发展政策和计划落地实践的关键政策共同根据。报告中的三个东亚城市都将公共资金投入支持开展可持续物流社区项目,或以公共贷款或费用分担等方式提供财政支持,倡导使用节能或电动汽车。苏州市的阶梯式奖补政策即在确保补贴政策落地的同时,有效规避了套取财政补贴的风险。
示范项目和城市实验室可助力启动转型进程
示范项目和城市实验室提供了在真实环境中探索与尝试新型解决方案的机会,从而复制和扩大实践。例如,过去仅有零散物流管理经验的桃园市,通过在兼具历史文化和商业重要性的大溪商区开展示范项目,与当地社区、店家和物流业者合作,建立太阳能物流整合中心,并设置仅开放小型电动车通行的低速交通宁静区,在提升存储和配送效率的同时,保障行人和自行车骑士的安全和道路使用优先权。
智能转型利用数字化和新技术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城市物流目标
数字平台和技术是为提高利润和消费者便利性而生,但若城市能善用并借助其优势,将有助于实现生态物流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例如,苏州市使用通信技术和大数据热点分析,对货物的装卸点和时段进行管控,在提升配送效率的同时,有效了减少人车冲突,提高道路安全性。
苏州市使用大数据热点分析,管控货物的装卸点和时段
改善城市物流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城市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为真正落实长期的转型,报告中的三个东亚城市皆采用了综合且互补的策略,在改善车辆燃料和技术的同时,优化城市布局,避免不必要的配送里程,并鼓励消费者选购运程较短的商品和服务,从而迈向更节能的车辆和运营模式。
宜可城的生态物流框架和“转型-改善-避免-整合”策略,可助力地方政府重新检视当地的物流体系,从而制定行动计划,朝实现可持续城市交通的新境界大步迈进,并为减少碳排放做出积极贡献。
下载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