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印度创新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的倡议和实践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报告专门委员会的《第六次评估报告》(IPCC AR6)显示,未来数十年间,全球所有地区都将面临更为加剧的气候变化,而部分城市地区更将面临极端热浪、强降水事件和海平面上升所引发的洪涝灾害等严重影响。
例如,季节性强降雨加上严重落后的基础设施,已使过半数的印度城市长期暴露在洪水风险中——事实上,研究机构“德国观察” (German Watch)发布的《2021 年全球气候风险指数 》(2021 Global Climate Risk Index)报告,即将该国列为 2019 年全球最受气候影响国家中的第七位。但与此同时,印度也是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怀有远大目标的国家。在日前刚落幕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COP 26)上,印度政府明确承诺将以 2030 年为目标,将该国的单位 GDP 碳排放强度下降至少 45%,并于 2070 年实现净零排放。
由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牵头并携手国际伙伴联合执行的“转型都市项目”(UrbanShift),于 11 月 24 日举办了“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印度地方政府创新气候报告倡议”线上研讨会,邀请到来自印度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分享该国“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倡议的概念和设想、当地城市参与实践的过程和成就,以及国际合作机构合作推进倡议落地等内容和主要观点,从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借鉴。这也是项目自今年九月启动以来所举办的系列活动中的第二场。
什么是“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
为达成该国在《巴黎协定》框架下确立的减排目标,同时促进城际对话与合作,推动气候韧性城市发展,印度住房和城市事务部(MoHUA)于 2019 年发起了创新倡议“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ClimateSmart Cities Assessment Framework,CSCAF),旨在从数据驱动决策方面,推动印度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实施,并作为一项评估工具,协助为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基于区域的发展,提供气候友好的解决方案。
2020 年,印度政府进一步推出了“城市气候中心”(Climate Centre for Cities,简称 C-Cube), 与各级政府开展合作,并作为治理气候行动的一部分,推出了修正更新版的 “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CSCAF 2.0)。新版框架包括五大类别和 28 项指标,支持城市评估衡量他们在城市规划、绿色覆盖、绿色建筑、空气质量、水资源管理、垃圾管理等领域的进程和绩效水平,并根据各城市在不同领域的表现,以一至五星级进行评比。通过此过程,城市可重新检视有待补强的领域,获得相关指导,从而进一步采取行动。截止目前,“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已完成了 139 个印度城市气候行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评估。
“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的顶层安排
会上,印度住房和城市事务部联合秘书兼智慧城市代表团主任 Kunal Kumar 介绍了“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在该国气候韧性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他表示,印度自 2013 年起即开始关注太阳能的开发,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于能源、交通和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投资。事实上,随着国家政府于 2016 年正式加入《巴黎协定》,主管城市化相关议题工作的印度住房和城市事务部,即积极呼吁全国各地的城市开展对话,制定相应的减排目标。
为达成在 2030 年前将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 50% 的目标,印度政府已计划在九个子部门实施 4,582 个项目(包含 3,700 个城市交通、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总价值达 7,87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5 亿元)。其中,2020-2025 年间投入能源、道路和城市等部门的资金,预计将达整体基础设施投资的 59%。
“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的城市实践:普纳市
研讨会上,印度普纳市(City of Pune)智慧城市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Sanjay Kolte 博士介绍了该市采用“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的经验。
位于孟买东南方的普纳市,拥有 800 所高校和庞大的汽车产业。在最近结束的 CSCAF 2.0 版评估中,普纳市表现杰出,是 9 个获得四星评级的城市之一。在此次评估中,另有 22 个城市获得三星评级、64 个城市获得二星评级,而有 31 个城市则仅获得最低的一星评级。
普纳市通过智慧城市技术,在智能交通、垃圾管理、城市绿化等领域实施了一揽子解决方案。例如,自 2022 年 4 月 1 日起,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政府部门将只能租借电动汽车作为公务用车;而自行车道和电动三轮车等项目,则为市民提供了更绿色、更具可持续性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选项。在垃圾管理的领域,该市则建立了能够实现在线集成和实时监测的废弃物处理系统。
此外,普纳市还推进了植树和增加城市绿色覆盖面积的智慧城市森林项目,并在过去三年间,有效通过高能效 LED 路灯项目减少近 58% 碳排放和 6% 碳足迹。接下来,普纳市则希望通过屋顶太阳能发电等措施,来实现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升至 15-20% 的目标,挑战成为印度首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 1 吉瓦的城市。
国家社会合作推进“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的实践经验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印度办公室(GIZ India)气候智慧城市项目负责人 Vaishali Nandan 展示了印度在“气候智慧城市项目”(CSC)的概念设计阶段,所编制的指标评估框架。2018-2022 年间,GIZ 携手印度政府和三个执行机构合作伙伴,为在地方政府层面实施“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提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由印度政府在项目背景下出台的相关政策,为该框架的普及化和推广提供了重要支持。
例如,由印度住房和城市事务部主导的“国家可持续人居使命”(NMSH)项目,即旨在就建筑能效、材料回收和城市废弃物管理,以及公共交通等领域,为城市提供线上研讨会、交流平台和工具等相关支持,并由环境部对项目的实施水平进行监测。其中,由“城市气候中心”延伸出的倡议“城市气候中心联盟“(ClimateSmart Cities Alliance),目前已有超过 75 个会员正式参与,更获得了双边和多边机构的支持。该倡议已通过实地培训、能力建设和交流活动,协助 17 个城市开展了绩效评估,并计划在 2025 年后扩展到印度全国各级城市。最后,Nandan 也表示,该倡议未来将持续加强倡导和宣传,协助城市更好地理解他们可采取的行动,并将评估框架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实践和相关制度。
“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的经验启示
印度政府携手普纳市推进实施“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的经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良好且成功的榜样。印度的报告制度所选取的指标和维度,为了解全球状况和其他国家的借鉴,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 城市参与评估框架至关重要。城市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的区域,但也是可具体实践碳减排行动的关键场所。因此,城市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参与,对各国实现其国际承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印度的“气候智慧城市评估框架”,由国家级专家委员会主导其内容的制定、沿革与执行,并通过一系列能力建设和对话,积极引导城市在地方层面推动框架的制度化,在不断提升与迭代的过程中带入国际观点,为城市的转型提供方法和路径选项。
二、 将气候变化意识纳入城市规划中,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气候智慧”(ClimateSmart)是指将气候行动纳入城市发展活动的主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既有利于增强城市韧性,更可同时创造新的可持续发展机会。“城市过渡联盟”(Coalition for Urban Transitions)的研究指出,印度的去碳化举措可提供 820 万就业岗位——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印度国内,更将扩至全球其他区域。
三、基于数据驱动的对话与交流,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路径。在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过程中,应用通过先进信息技术蒐集而来的数据,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科学路径,从而构建智慧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韧性。
转型都市项目介绍
城市面临了多种多样的挑战:根深蒂固的社会不平等问题、缺乏绿色空间,以及每况愈下的空气质量。而全球当前面临的气候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更加剧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尤其易受影响,全球 90% 的城市增长将发生在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极速的城市化进程,使人类对有限的自然资源的需求逐渐递增,而城市对其发展路径轨道作出变革的需求,也比以往更为急迫。
由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牵头、世界资源研究所(WRI)、C40 城市气候领导联盟(C40)、宜可城(ICLEI)作为国际伙伴联合执行的 转型都市项目(UrbanShift),旨在通过制定有助于促进包容性增长、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综合性战略,在全球各地实现对自然有益且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目前已有来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塞拉利昂、卢旺达、摩洛哥、哥斯达黎加、巴西和阿根廷等九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 23+ 个城市参与其中,与当地和全球利益相关者齐心协力,共同为人类打造更绿色、更公平的城市未来。
更多相关资讯请见请见项目官网 www.shiftcities.org 或来信 urbanshift@shiftcities.org。有关项目的中文信息,也可通过宜可城东亚秘书处微信公众号(ICLEI_China)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