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乡联系间的循环经济,促进城乡融合

城乡融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率持续快速增长,于 2021 年突破 60%。“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将在“十四五”时期“内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65%”。可以预见,随着农村到城市移民的增长,在城市化进程和基于增长模式的市场经济推动下,未来我国城镇化率仍将处于快速增长区间,而城镇化建设将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过去,许多研究或政策重点关注了城市地区。但这几年来,对于农村腹地的研究日显重要,涉及议题包括人口减少和因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徙造成的老龄化现象、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挑战、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威胁、农田损失、普遍贫困或环境问题等。2018 年 9 月,中国政府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积极应对全国各地城乡发展不平衡和社会空间两极分化等问题,为实现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以恢复和稳定农村腹地的美丽和谐。

 

开展科学政策对话,聚焦城乡联系间的循环经济

2022 年 6 月 17 日,“城乡共构项目”(Urban-Rural Assembly,简称URA)第二次“科学政策对话”会议通过线上方式顺利召开,聚焦探讨“城乡联系间的循环经济”。会议由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东亚秘书处主办,并由柏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和 URA 项目团队共同协办。来自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URA 项目中德联合研究团队、宜可城欧洲秘书处、台州环保志愿者协会、台州市黄岩中德农场有限公司、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三龙湾)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的 29 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科学政策对话在线上举行

 

作为城乡共构项目科学导向政策建议的研究方法之一,“科学政策对话” (Science-Policy Dialogue,SPD)通过邀请地方政府代表、中德科研专家和各利益相关方,共同探讨城乡共构议题,以促进基于科学的决策过程,并以实际的整合行动支持生态城乡发展,助力实践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城乡社会。

城市消耗了全球近三分之二的能源,并产生了高达全球 80% 的温室气体排放和 50% 的废弃物。其中,城乡结合部是资源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商品、服务、营养物质和经济活动在城乡结合处的相互和循环流动,可产生协同作用,有助于形成融合的和富有功能性的土地、集聚和区域。因此,循环经济的概念,正可为促进这些地区的绿色增长及转型提供新思路和驱动力。

 


城乡联动和物质流动示意图 / 图片来源:柏林工业大学循环经济与循环技术系

 

此外,2018 年修订的《中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也认可了城乡规划在加强废弃物管理实践和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方面的作用。但现在的问题是,应如何加强区域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粮食安全,并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

此次对话以“城乡联系间的循环经济”为主题,邀请到多位来自中德相关领域的科研专家,一同探讨城乡结合部中的循环经济模式和资源使用效率,并深入研究了中国循环经济政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性、台州城乡物质循环现状,以及浙江农村易腐烂资源利用与管理模式等议题。本次对话还展示了台州“无废城市”、中德农场建设,以及城市和地区循环经济的国际最佳实践和案例研究。

 

城乡关系调整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也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任务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国际合作部副主任白玮女士通过视频,为本次会议发表了主旨演讲。“城乡融合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很重要的主题内容,城乡关系的调整一直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核心问题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白副主任表示,“随着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入推进,提升农村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以及城乡之间的循环经济合作非常必要,并希望本次会议讨论的结果和引用案例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国际合作部副主任白玮女士发表主旨演讲

 

中德科研专家展示项目成果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吴伟祥教授围绕“农村垃圾的分类、循环和管理”,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中国力度”、农村易腐垃圾资源处置的“浙江模式”,以及农村易腐垃圾生物干化快腐熟技术等三方面,介绍了中国浙江省农村易腐垃圾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模式,为发展城乡循环经济和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浙江大学吴伟祥教授分享浙江省打造农村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收集与就地减量综合体模式的案例  /  图片来源:吴伟祥教授

 

城乡共构项目物质循环研究组、柏林工业大学循环经济与循环技术系的苏珊娜 · 郝特(Vera Susanne Rotter)教授和薛冰博士,则共同以“台州城乡物质循环”为题,介绍了城乡共构项目物质循环研究组的工作任务,并发表了项目科学研究的中期成果。此外,他们还分享了与决策者相关的关键信息和意见,例如,精准识别利益相关方并开展有效对话;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数据共享方案或提供科研便利;以及鼓励政府、农民及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研究支撑及技术支持,挖掘农业循环经济领域的巨大潜力等。


柏林工业大学苏珊娜 · 郝特教授和薛冰博士介绍项目物质循环研究组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  图片来源:珊娜 · 郝特教授和薛冰博士

 

中外循环经济实践案例 丰富科学政策对话内容

此次对话会议,也邀请到来自中国和欧洲的实践者,分享他们参与开展项目工作的经验。台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理事蔡子尹介绍了在台州“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平台,有效破解船舶污染物治理难题的案例;而台州黄岩中德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静波,则介绍了将活力农耕技术引入水稻种植,以健康活力的绿肥和配方,以及善待土地的耕种方式,恢复健康、活力和结构良好的土壤,从而塑造健康动植物与人类的治理理念。

 


台州市的智能装备”海洋云仓“  /  图片来源:台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


中德农场将活力农耕技术引入水稻种植  /  图片来源:台州黄岩中德农场有限公司

 

最后,宜可城欧洲秘书处高级官员尼古拉 · 雅各比(Nikolai Jacobi)则介绍了《欧洲循环城市宣言》、《欧洲绿色新政》和欧洲的循环经济政策,并以宜可城在欧洲开展的城市循环监测和影响评估活动为例,向与会者展示了国际示范项目和最佳实践。


宜可城的循环城市愿景  /  图片来源:宜可城欧洲秘书处

 

会议结束前的主持讨论和问答环节,让参会者有机会环绕循环经济和“无废城市”议题,进一步探讨可如何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可如何通过私营部门参与,将政策转化为实际行动。参会者普遍认为,城乡间循环经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经济、环保、统计等多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彼此支持数据的共享和互通,从而有效了解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间的相互关系。

 

持续开展城乡共构交流活动,助力城乡发展

此次对话,加强了中德双方在城乡治理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了政策和科研间跨领域的对话,以及跨区域交流产出的成果,并为如何克服城乡二元化和城市化的共同挑战提供思路,拓展城乡共构项目下一步的合作交流机会。未来,城乡共构项目将持续通过组织科学研究、科学政策对话、能力培训、出版研究报告等活动,为城市在提升生态价值、城乡循环经济、韧性及碳中和规划等领域做出贡献。

 

全球秘书处
Kaiser-Friedrich-Straße 7, 53113 Bonn, Germany
T: +49-228 / 97 62 99-00
F.+49-228 / 97 62 99-01 Email: www.iclei.org
欧洲
欧洲秘书处
Leopoldring 3, 79098 Freiburg, Germany
www.iclei-europe.org
布鲁塞尔办公室
Av. de Tervuren 35
1040 Bruxelles
Belgium
非洲
Physical address:
3 Knowledge Park
Century City
Cape Town
8001
South Africa
Postal address:
PO Box 5319
Tygervalley
7536
South Africa
africa.iclei.org
北美洲
加拿大办公室
401 Richmond St. W
Studio 204
Toronto, Ontario
M5V 3A8, Canada
www.icleicanada.org
美国办公室
536 Wynkoop St.
Suite 901
Denver, Colorado
USA 80202
www.icleiusa.org
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区秘书处
Eje Central Lázaro Cárdenas 13 Edificio Miguel Abed Piso 5 Oficinas 506 y 507, Alcaldía Cuauhtémoc, Centro 06050 CDMX, México
www.iclei.org.mx
南美洲
南美洲秘书处
Rua Marquês de Itu, 70 - 14º andar Vila Buarque CEP 01223-000 São Paulo, SP, Brasil
South American Secretariat
南亚
南亚秘书处
Ground Floor, NSIC-STP Complex NSIC Bhawan, Okhla Industrial Estate New Delhi – 110020, India
southasia.iclei.org
东亚
东亚秘书处
14/F, Seoul Global Center Building, 38 Jongno, Jongno-gu, Seoul, South Korea (110-110)
eastasia.iclei.org
日本办公室
1-14-2 Nishi-Shimbashi,
Minato-ku
Tokyo, Japan 105-0003
japan.iclei.org
韩国办公室
(10390) 경기도 고양특례시 일산서구 킨텍스로 217-59 사무동 1002호
Korean Office
北京代表处
1209B Diyang Tower No.2 North Road East 3rd Ring, Chaoyang Dist., Beijing 100027, China
Beijing Office
高雄能力建设中心
4F. No.436, Daye N. Rd., Xiaogang Dist., Kaohsiung City 812, Taiwan
Kaohsiung Capacity Center
东南亚
东南亚秘书处
c/o The Manila Observatory 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 Campus Loyola Heights, Quezon City 1101 Manila, Philippines
icleiseas.org
印尼项目办公室
Rasuna Office Park III WO. 06-09 Komplek Rasuna Epicentrum Jl. Taman Rasuna Selatan, Kuningan DKI Jakarta, 12960, Indonesia
大洋洲
大洋洲秘书处
level 8/225 Bourke Street, Melbourne VIC 3000, Australia
www.icleiocean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