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构筑可持续的生态物流
货运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生态系统,支持着城市的经济和社区活动。货物运输占城市中约 25% 的交通流量,但却占据了至少四成的道路空间,并产生了 40% 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另外,货运交通也不成比例地带来了道路事故和污染,为城市社群添加难题。
城市货运的需求日渐攀升。随着电子商务的销售量来到传统零售业的三倍,若再不加作为,城市货运将带来更多负面影响。然而,城市规划者和市政当局多将重点置于提升客运质量,任物流系统在企业商业竞争的压力下,有机地发展成型。
城市物流系统中多元的利益相关者样态,以及缺乏相关数据,使得地方政府难以予以管理。然而,城市物流的相关问题必须予以解决,因为它关乎到城市平衡的经济增长、效率和宜居性。
生态物流的四项政策目标
面对这些挑战,城市应如何思考,将他们的物流系统引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呢?
城市物流被定义为发生在城市中,有关货物和服务的运输。传统上,城市物流系统的绩效取决于其运营效率、可靠性和获利性。然而,虽然上述三项指标相当重要,特别是对于私企业而言,但它们并未全然考虑到城市中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确保社区整体的福祉,以及平衡的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必须被纳入考量。
为支持城市实现可持续物流系统,宜可城提出了四个有助于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政策目标:
- 环境可持续性 – 泛指减少货运操作和配送过程中产生的空气和噪音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
- 社会平等 – 确保安全、城市政策中的公众参与,以及当地社区的生活质量,从而将货运对居民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 经济可持续性 – 保持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同时处理能源效率和整体货运部门效率与可负担性等问题。
- 运营效率 – 包含了配送产率(如:平均有效载荷量)、使用率(如:车队)和可靠性(如:及时性)。
可持续城市物流的战略
城市可如何管理和规划可持续城市物流,以达成上述四个政策目标?
“避免-转型-改善”(ASI)策略在交通运输部门相当普遍,且非常适用于可持续城市物流。然而,城市物流系统的复杂性还需要另一个关键策略“整合”——它对于实现有效和务实的可持续城市物流系统转型至关重要。
为协助城市就处理物流问题组织解决方法,宜可城的生态物流框架通过“避免-转型-改善-整合”(ASII)策略,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本质上跨领域、且有助于建立有利的体制框架的战略。
避免:系统效率与整并
“避免”策略是指通过改善系统效率来预防或减少对货物运送的需求,管理货运旅次的需求。地方政府可通过倡导在地生产和消费、实施能减少货运旅次和里程的混合土地使用政策,以及通过货运集群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等方式,应用“避免”策略。货运需求管理最典型的示例之一,是通过设置非工作时间限制来错开货物配送。交通拥堵费和燃油税提高了货运价格,迫使托运人寻求更好的替代方案来合并装运并降低成本,以应对外部性。荷兰鹿特丹市计划在 2025 年划定出一个“零排放物流区”(Zero Emissions Logistics Zone)。一个零排放的市中心不仅需转向使用零排放的车辆,更需要整合和精简货物分配的作业。
转型:优化货运运输效率
若货运是必要的,则应通过提高车辆容量与负荷,并减少空载来优化每趟旅程,同时转型货运活动模式,使其更为高效。在德国,27.3% 的商用运具在道路上的闲置空间少于 3.5 吨。伦敦货运计划(2007)的目标则是尽可能利用铁路、水路、自行车和步行进行货物运送。城市集货中心(Urban consolidation centers,UCC)可带来环境效益,缩短运送距离并优化路线。丹麦哥本哈根市的一项研究估计,城市集货中心可减少 70% 的排放量,并缩短约 65% 的里程数,不过找到经济上可行的选择方案,也是吸引托运人的一项关键因素。
改善:营运、车辆和燃料
“改善”策略旨在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网络的运营进行升级,以提高车辆和燃料的能源效率。其重点在于通过优化路线,以及使用更高效的车辆和更清洁的燃料,来优化每趟旅程。例如,速度管理和生态驾驶培训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可减少 5-7% 的排放量。除了“最后一公里配送”解决方案之外,节能仓库也十分关键,因为它们现阶段产生了供应链中约 13% 的排放量。最后,采用可再生技术,为仓库或车辆运行提供动能,对于长期减排也是至关重要的。
整合:促成因素和措施
“整合”战略之下,则包含了跨领域的创新与改革,以补充资源并激励转型迈向可持续城市物流的规划和实施。其中一项策略是包括城市货运政策和报告的体制和法律框架。由于交通法律的规范,小型货运自行车不得在桃园市的街道上行驶,这迫使该市必须更有创意地寻找新的轻型运具解决方案。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咨询和伙伴关系,对于克服数据缺口并为城市的政策和目标提供支持,也是相当重要的。其他综合措施,如:融资和商业模式(绿色基础设施融资、追踪和交流平台),能力建设和意识(倡导本地消费),以及技术(智能物流枢纽中心、自主仓库、数字化),也都是支持实现社会平等、环境和经济可持续性,以及运营效率等四大政策目标的促成因素。
阅读原文 / 宜可城全球秘书处 Beatrice Ch’ng 和 Dana Vig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