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亚太韧性城市大会:焦点回顾
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越南计划与投资部、越南政府、亚洲低碳发展策略合作伙伴(ALP),以及全球低碳发展策略合作伙伴共同于越南胡志明市筹办 2017 亚太韧性城市大会,旨在建立伙伴关系,寻找解决方案,为亚太地区城市创造具有持久性的影响。
宜可城全球秘书长 Gino van Begin 在大会欢迎词中强调,亚太韧性城市大会这类活动的重要性,在于对全球议题讨论的贡献。
“我们产生的想法,我们探讨的议题,以及我们在此制定的解决方案最终都会在全球韧性城市的进程中落实。我们正在制定一个反馈系统,将地方和区域政府纳入全球讨论中。”他将重点转向地方和地方政府,称他们“在促进气候行动方面保有明确的领导作用。”
不丹市长 Kinlay Dorjee 表示,过去两年,该市积极参与了亚太韧性城市大会。他们坚信人们能够通过韧性城市迈向幸福生活。“为达成目标,我们必须作为一个团队行动,共同提升韧性,解决青年问题,应对气候挑战。”
越南投资与计划部的 Pham Goang Mai 博士为今年的主办城市提供了“气候适应概念”(adaptation context)。他表示,这对于胡志明市是一个关键议题,因为该市居民数将于不久的将来达到一千万人。此论坛将成为平台,提供该市向其伙伴,特别是曼谷,学习如何建立具有韧性的大型城市。
COP23 商议后
2017 亚太韧性城市大会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集了来自各联合国机构的代表,讨论地方和地区政府在实施依据 2016 年《巴黎协定》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中的角色,以及第二十三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3)对于韧性城市领域进行中的对话所带来的影响。
宜可城全球秘书长 Gino van Begin 分享了宜可城于 COP23 上共同成功主办的地方和地区领导人气候峰会。他表示,《巴黎协定》今(2016)年正式生效,意味着它是“不可阻挡且无法逆转的”。随着城市和地方政府被邀请承担扩大地方气候行动的挑战,正如 Van Begin 的解释,“这是让地方和地区政府参与实现国家承诺和提高全球雄心的最佳时机。”
联合国人居署的气候变化专家 Liam Fee 最近在《巴黎协定》上发表了一份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的内容相比,这是对国家自主贡献的全球审视。他指出,亚洲城市面临的挑战直接涉及到气候变化、干旱、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UNDP 越南的 Jenty Kirsh-Wood 强调:雄心、财政、规划和适应策略等三个关键领域的运作,应不仅限于政府机构。私营部门、学术界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以及根据各政府的规划系统、统筹多元议程,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伙伴关系方面,许多城市都在努力筹集资金。风险转移、保险和更多的创新机制是应对韧性必要条件。
城市分享关于城市韧性的融资和规划的故事
平行会议 B 侧重于城市,他们分享城市韧性融资的故事。随着需求增加,城市人口的激增对有限的资源会造成更大的压力。这一差距导致城市在水、交通、能源等领域显得脆弱。为此,亚太城市开始采取主动行动建立机制,使城市更具韧性。这次会议也让二线城市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因为他们注意到,由于缺乏基本的基础设施、灾后恢复能力低、发展规划不足,而导致这些城市经历了很高的脆弱性。
通过包容性和参与性的城市气候行动计划来构建城市的适应能力
此论坛聚焦于城市气候行动规划;讨论主题包括公共交通,特别是城市的自行车共享系统,人力车的使用等等。这一领域的主要挑战是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地方政府知识共享和能力建设以应对车辆增长,和缺乏本地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影响。
融资城市韧性
本论坛汇集了参与为地方和次级国家政府资助气候行动的双边和多边机构,对接金融机构的优先事项、城市需求,以及韧性行动的实施能力。探讨议题触及气候倡议在发展筹资机制方面的一体化。
CDIA 的 Susan Jose 表示,从更好的确保和项目前期研究通过对气候风险和脆弱性发展气候变化和应变能力方面,能力发展培训评估,评估环境和社会保障。
GGGI 的 Pranab Baruah 称,“能够带来气候适应和减缓效益的综合项目的资金正在增加,其目标是实现全面的恢复能力。”
GIZ 的 Ruth Erlbeck 也指出了他们与银行的纷争问题。她表示,“银行不喜欢综合项目,他们趋向于传统的方式。”并表示 “官僚主义继续成为我们提出更具可持续性的创新解决方案的挑战。”因此,融资机制高度依赖于城市的领导力和对环境的承诺。”
One Planet City Challenge:区域视角
论坛上,城市齐聚一堂,讨论世界自然基金会针对城市和其韧性行动,每年在世界各地举办的 One Planet City Challenge。
来自菲律宾圣塔罗萨市城市环境和自然资源办公室的 Erlinda Creencia 分享了圣塔罗萨的远景和使命。该市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以及他们在固和废水废物管理行动计划,木炭压块设备,材料回收等。
Le Duc Chung 代表越南共产党和 MPI 联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增长金融支持计划(BTC and MPI Joint Action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 and Green Growth Finance for Support Programme, Vietnam),分享了越南三个省份所做的努力。由中央采取的行动包括:基线建立、机构和技术能力评估、制定气候变化行动计划、修改城市总体规划。并表示,他们进行了社会经济评估、气候变化图,并进行了水文研究。在此基础上,三省已开展试点项目,测试适应性。
城郊生态系统与城市复原力
讨论围绕气候变化对周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在城市复原力建设中的重要性。
GEAG 的 Ajay Kumar Singh 谈到了城市周围的生态系统如何退化。部分原因来自于快速城镇化、人口增长、政府采购政策过于宽松、贫困、生态系统资源评估不彰、洪泛平原违法建设、土地开采、投入成本增加等。
北方邦政府的 A A Khan 分享了印度国家的绿色计划,其中包括森林退化区域造林、集水区-森林分散管理、生物多样性转化、农林业、生态旅游、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他进一步讨论了城市周边生态系统的相关性,提供空间为城市集水、农业生产、为当地贫困者谋生等服务。
ACCCRN 的 Denia Syam 谈到城市抗灾能力时指出,“韧性建设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治理问题。城市与周边生态系统管理部门之间仍有差距。”
支持亚太城市的抗灾能力
论坛着眼于超越规划阶段,成功打造应变能力强的城市,地方政府应掌握复原策略,提高必要的资源,增强适应能力,缓解气候风险。
100 韧性城市(100 Resilient Cities)亚太区城市与实践管理部门 Saurabh Gaidhani 谈到了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社会崩溃的冲击和压力,但也可能为城市带来机会,在某些情况下,将业务转化为通常的发展道路。他称,到 2030 年,东盟预计将有 3.73 亿城市人口,需 26 亿美元的资金来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
泰国曼谷大都会管理局首席韧性官 Supachai Tantikom 表示,无论挑战如何,复原力都是生存和繁荣。他进一步指出,城市复原力是城市中的个人、机构和系统所具备的能力。他提到,他们希望改善城市的防洪能力,但最大的挑战是实施,因为这将由地方政府来完成,而作为 CRO,他们没有行动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