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城市合作改善空气质量
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使东亚成为全球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日益攀升的细颗粒物密度,迫使城市站在治理空气污染的最前沿,竭尽所能减少空气污染对人民健康福祉、生态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害。
2019 年首尔大气质量改善国际论坛于 5 月 22 日上午隆重开幕,邀请到来自中国、日本、蒙古、越南、新加坡和韩国 35 个城市的官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细颗粒物等空气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
尽管每座城市皆有其特殊性,但与会城市中有不少在空气质量治理层面面临了相似的挑战,且正积极通过其他城市的先进实践吸取经验,找寻合适的解决方案。
会上,宜可城东亚秘书处主任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朱澍以“东亚清洁空气城市(EACAC)”项目为例,展示了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多边合作,共同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宜可城东亚秘书处主任兼中国代表朱澍介绍“东亚清洁空气城市”项目
成立于 2016 年的“东亚清洁空气城市”项目是旨在提供城际知识交流和能力建设的区域合作平台,目前已有 10 个东亚地方政府正式加入。通过促进同行间的交流学习和信息共享,项目支持参与的地方政府获取解决方案,提升地方空气污染管理能力,制定有效的政策举措,以实现大气质量治理和气候变化的协同效益。
步入第三年,“东亚清洁空气城市”项目计划进一步建立区域空气质量信息平台(智库),展示分享东亚城市改善空气质量的最佳实践,在促进区域内城市知识交流之余,同时惠及其他区域面临相似挑战的城市。
来自日本北九州市的代表也分享了该市多年来积极提升环境质量的经验。作为日本主要的重化工区之一,北九州市为该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因而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北九州市在 1970 年代末成功找回蔚蓝天空,并持续致力于改善环境质量,通过城际和国际合作传递经验和专业知识。
日本北九州市环保局 Hayashi Kazumichi
在中日环境合作的战略互惠框架下,北九州自 2014 年起积极与六个中国地方政府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派遣驻地专家、提供培训机会和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支持中国城市提升环境管理能力。
2014-2016 年,当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大连、唐山和邯郸等中国城市成功将 PM2.5 浓度降低约 30% 的同时,北九州市同期的 PM2.5 浓度指数也略微下降,反映出城市可通过城际和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地方的环境质量。在取得这项成就之后,北九州市将继续与其他亚洲城市开展合作,并积极参与改善空气质量的示范项目和联合研究。
“我们知道解决方案是存在的,”环节主持人 Irad Kheirbek 总结各发言人的谈话内容表示,“全球伙伴关系有助于为不同群体创造交流空气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的通用语言。城市网络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与同侪分享最新信息的平台,同时促进推广城市清洁空气行动。“
首尔市副市长 Hwang Bo-yeon 在论坛闭幕致辞中鼓励所有与会城市继续追踪行动成果,并进一步实现区域合作,齐力提升空气质量。他认为城市案例研究可成为有助于城市相互学习的资源。他强调“城市的行动并不总是成功的,但他们知道如何随机应变,且从不畏惧失败,”并着表示,“宜可城和 C40 城市等全球城市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平台,在促进城市合作改善大气质量领域所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
韩国首尔市副市长 Hwang Bo-yeon